你知道嗎?有一種“水腫”很罕見,它還能“偽裝”成過敏、闌尾炎、消化潰瘍等疾病,嚴重時有致死風險,它就是“遺傳性血管性水腫”(簡稱HAE)。有數(shù)據統(tǒng)計,27%的HAE患者會被誤診為闌尾炎;23.2%的HAE患者會被誤診為其他疾病,如膽道疾病、消化潰瘍等1;55.7%的HAE患者會被誤診為過敏性血管性水腫1。
今天,讓我們一起揭開HAE的“面具”,并走近“識破”它的“黑科技”——C1酯酶抑制物(C1-INH)水平檢測。
偽裝在“面具”之下的兇險疾病
HAE是一種具有“致命之危”的罕見疾病。在全世界,每5萬人中就有1人正受其困擾和威脅。
莫名“水腫”持續(xù)作怪:HAE的主要發(fā)作特征是反復發(fā)生的局部皮下或粘膜水腫,常累及顏面部、四肢、胃腸道和喉頭等。在HAE發(fā)作的2-3天患者都難以正常的生活和社交,常規(guī)治療用藥往往不見效,電影《東成西就》中梁朝偉的香腸嘴、大耳朵,就是HAE患者發(fā)病時的癥狀。
只能臥床的“腹痛”:HAE在胃腸道發(fā)作時常常引起嚴重的腹痛,癥狀嚴重的患者因劇烈的腹痛只能臥床休息,且通常需要72小時以上才能緩解。
危及生命的兇險“窒息”:HAE在喉部發(fā)生水腫時最為危險,進展迅速。有數(shù)據顯示,我國有58.9%的HAE患者發(fā)生過喉頭水腫,其致死率最高可達40%。
“識破”HAE,“診”之有道
因為罕見,很少有人能夠識破HAE“真面目”。在中國,HAE診斷率預計不足5%。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(yī)院皮膚病院常務副院長、皮膚科主任耿松梅教授表示:“在日常生活中,手、腳、嘴唇等部位的水腫非常常見,大家往往不會特別重視,不嚴重的情況下也不會及時就醫(yī),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時發(fā)現(xiàn)診治。同時,在門診中,臨床醫(yī)生,特別是基層醫(yī)務人員對HAE的認知尚有不足,常常也會誤診、漏診。所以,一方面要加強HAE疾病科普教育,讓公眾關注、了解HAE;另一方面,要提升臨床醫(yī)生對HAE的鑒別診斷能力,讓患者治療時少走彎路,及早、及時獲得規(guī)范治療。”
雖然是罕見疾病,但是,“識破”HAE并不難。據了解,對于高度懷疑HAE的患者,通過補體C4檢測進行初步篩查,再進行C1酯酶抑制物(C1-INH)水平檢測,可以有效降低誤診、漏診率。目前,在陜西省,包括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(yī)院在內的多家醫(yī)院已開展C1-INH檢測項目,具備完善的HAE疾病診治條件。
兩大創(chuàng)新“武器”,合力“狙擊”罕見水腫
HAE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實現(xiàn)疾病的完全控制和患者生活的正?;?,這意味著零發(fā)作。據了解,目前,全球唯一一款針對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的預防治療的藥物——達澤優(yōu)®(拉那利尤單抗注射液)已經在中國獲批上市,可降低患者的水腫反復發(fā)作次數(shù),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,填補了中國HAE長期無針對性治療的空白。更加可喜的是,用于HAE急性發(fā)作的治療藥物——飛澤優(yōu)®(醋酸艾替班特注射液)已被成功納入國家醫(yī)保目錄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落地執(zhí)行。對此,耿松梅教授表示:“HAE應急用藥納入醫(yī)保讓很多患者不再因為經濟負擔而無力治療,患者也擁有了重獲正常生活的可能。由于HAE急性水腫發(fā)作具有致命風險,所以建議患者身邊常備至少兩次應急治療藥物,在疾病突然發(fā)作時能夠及時治療,盡可能減少對身體健康的嚴重威脅。”
3月26日,武田旗下創(chuàng)新藥物達澤優(yōu)®飛澤優(yōu)®區(qū)域雙產品上市會西安站成功舉行,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(yī)院皮膚病院常務副院長、皮膚科主任耿松梅教授等多方嘉賓通過線上聯(lián)動方式出席。
[1]Lunn ML, Santos CB, Craig TJ. Is there a need for clinical guideline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diagnosis of hereditary angioedema and the screening of family members of affected patients?.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. 2010;104(3):211 - 214.
[2] 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員會,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辦公室(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). 罕見病診療指南(2019版本). 2019,38 – 189.
[3] Busse P J, et al.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: In Practice, 2021, 9(1):132-150
[4] 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員會,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辦公室(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). 罕見病診療指南(2019版本). 2019.
[5] Reuters (2017). For millions of Chinese with rare disease, some relief in sight. (Interview with Peter Fang). Online access.
[6] Betschel S , Badiou J , Binkley K , et al. The International/Canadian Hereditary Angioedema Guideline[J]. Allergy Asthma and Clinical Immunology, 2019, 15:72.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,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(fā)布,可與本網聯(lián)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